一、 平台基本情况
测绘遥感与城市空间信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立于2011年,是集测绘科学、信息科学、地理科学和城乡规划等学科于一体的研究平台。近年来,中心积极开展了技术改造和仪器设备升级,形成了以3S(GPS、RS、GIS)技术为支撑,工程测绘、遥感图像处理、数字城市建设与规划、北斗卫星导航技术应用等为代表的空间信息处理技术体系,产品种类和形式也不断向多元化、复合化发展。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与实践,中心已基本形成了集3S技术、城乡规划、产业规划理论与应用的产业化促进平台和技术培训的科研基地,可为国家安全、资源开发、防灾减灾、环境保护以及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决策依据,为信息化、城市数字化、新农村社区规划提供技术支撑,为地方政府、重大工程、企业和公众用户提供空间信息服务。
工程中心现有实验用房300多平方米,主要实验室位于平原校区实验组团楼207、208 房间。下设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测绘遥感影像处理研究室、遥感空间信息处理研究室、城市空间信息系统研究室、北斗卫星导航技术应用实验室、报告展示厅等。中心装备有先进的教学仪器和科研设备,总值达200余万元,主要仪器设备包括有便携式手持叶面积仪、图形处理设备、叶绿素测定仪、便携式高光谱地物波谱仪、全数字摄影测量系统、手持式农业环境监测仪、多功能水质监测仪、高精度卫星定位系统、高智能土壤环境测试及分析评估系统、电导率仪、北斗卫星导航板卡等。
二、科研团队
中心拥有一支结构合理、科研水平较高的师资队伍,共有20名研究人员,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10人,7人具有博士学位,研究人员大多毕业于南京大学、武汉大学、西北大学、中科院等国内知名院校。中心负责人为贺振教授,现为测绘与规划学院副院长,主持、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课题等省部级项目10多项。
三、主要研究方向及内容
主要设有以下三个研究方向:
方向一:遥感影像数据处理与应用
发展自动化遥感信息提取的理论、方法和实用技术,实现遥感数据获取的自动化,空间数据处理的定量化和实时化,解决利用遥感影像数据进行高精度、高效率目标自动识别问题,建立遥感影像信息处理、应用的一体化平台。
主要研究内容有:
(1) 遥感影像处理应用平台开发
(2) 自动目标识别和影像解译
(3) 遥感成像机理与定量反演
方向二:城乡规划
充分发挥高校设计单位在人才培养和理论研究方面的优势,研究新型城镇化下的城镇规划、景观设计及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理论与方法,充分发挥“产学研”相结合的综合实力,紧密结合社会实践,不断追求创新,构建城乡规划设计的研究与应用的一体化平台。
主要研究内容有:
(1) 小城镇规划
(2) 景观设计
(3)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
方向三:城市空间信息系统
研究新一代城市空间信息系统的理论基础、应用基础和应用方法,包括系统架构、数据模型、数据结构、数据处理与空间分析、空间信息共享、互操作与服务的技术与标准,开发数字城市、数字旅游空间信息处理与服务平台。
主要研究内容:
(1) 数字城市信息服务平台的关键技术的研究和开发。
(2) 无缝多源空间数据集成与可视化
(3) 地球空间信息的基础理论研究
方向四:高精度空间定位理论与技术
侧重于北斗卫星接收机的芯片测试、主板焊接、整机组装、整机测试等工作,并为河南区域的国土、测绘、交通、水利、农业等部门提供基于北斗卫星的导航和位置定位服务。
主要研究内容:
(1) 北斗卫星接收机板卡生产、检测。
(2) 北斗卫星技术应用研究
四、平台特色
本中心已初步形成了以卫星遥感技术应用与系统开发、数字城市规划与系统开发、北斗卫星导航技术应用与板卡生产为核心的空间信息技术应用研究特色,密切结合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在开展前沿学术研究的同时,直接进入国民经济建设的主战场,以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空间信息技术为导向,经系统和深入研究后实现一些关键应用技术的创新及基础研究上的突破,努力将工程中心建成我校高水平应用研究基地、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和多方位学术交流基地。
五、应用性及产学研成果
5.1 产品研发情况
(1)数字城市建设
数字城市以地理空间框架为定位基准,集成城市自然、社会、等综合信息,基于网络基础设施实现城市信息的广泛共享。目前,已经完成商丘师范学院数字校园建设和商丘古城数字旅游建设,已正式投入使用。
数字旅游
数字旅游
数字校园
(2)农田旱情、农作物长势遥感监测系统
作物长势遥感监测是建立在绿色植物光谱理论基础上的。同一种作物,由于光、温、水、土等条件的不同,其生长状况也不一样,在卫星影像上表现为光谱数据的差异。利用遥感技术监测作物的长势包括作物的苗情、生长状况及其变化等,从中可及时获取作物产量信息。遥感监测干旱不仅可以弥补传统监测方法在操作和运用上的不足,而且实现了对农业旱情进行较大范围实时或者近实时的监测,能较好地反映出灾情的空间分布情况。
农作物旱情遥感监测结果
农作物长势遥感监测系统
(3)北斗卫星导航技术应用
主要与上海司南卫星导航公司合作,侧重于北斗卫星接收机的芯片测试、主板焊接、整机组装、整机测试等工作,并为河南区域的国土、测绘、交通、水利、农业等部门提供基于北斗卫星的导航和位置定位服务。在服务商丘地方经济发展方面,还为新城镇及新农村建设提供测图及基准定位服务
5.2社会服务情况
经过多年发展,测绘与规划学院集聚了众多人居环境领域的高层次人才,拥有国家颁发的注册测绘师、注册规划师等职业资格证书5人,6名教师被商丘市工业信息化委员会、商丘市环境保护局、商丘市城乡规划局、商丘市旅游局、商丘市梁园产业集聚区管理委员聘为专家顾问。近几年来,测绘与规划学院加快校地合作、校企合作、校军合作步伐,与商丘市及周边区域的政府、企事业单位开展了广泛、深度合作,合作对象包括河南省测绘局工程院、南方测绘公司河南分公司、北京航天宏图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商丘市环境保护局、商丘市工业与信息化委员会、商丘市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商丘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商丘市建筑勘察规划设计院、梁园区人民政府、睢阳区发展与改革委员会、梁园产业集聚区管委会、睢阳产业集聚区管委会、商丘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经济发展局、梁园区科技局、睢阳区科技局、71315部队、商丘市梁园区刘口乡、商丘市睢阳区宋集乡等单位。
测绘与规划学院产学研合作项目(2018.6-2019.10)
序号 |
横向课题 |
负责人 |
经费(万) |
1 |
商丘文化产业园棚户区改造项目基坑位移和地下水位监测 |
王珍 |
36 |
2 |
多源遥感卫星监测系统开发 |
邢会敏 |
30 |
3 |
PM2.5浓度时空分布监测系统开发 |
邢会敏 |
30 |
4 |
商丘市声环境功能区划分 |
李学鑫 |
19.6 |
5 |
遥感图像处理 |
贺振 |
5 |
6 |
山东鄄城城镇化商旅综合体建设规划 |
朱新玉 |
19.8 |
7 |
山东省东菏泽市单县土地增减挂钩项目(二) |
芦杰 |
75.6 |
8 |
山东省东菏泽市单县土地增减挂钩项目(一) |
芦杰 |
34 |
9 |
河南省土地三调核查项目 |
芦杰 |
13.5 |
10 |
河南省第三次土地资源调查项目 |
芦杰 |
10 |
11 |
山东省菏泽市单县土地勘测定界 |
芦杰 |
8 |
12 |
新沂市阿湖镇桃岭村特色田园乡村规划 |
李治国 |
30 |
13 |
商丘市梁园区王楼乡集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
朱玲玲 |
10 |
14 |
商丘市商务中心8号地概念性规划设计 |
朱玲玲 |
12 |
15 |
石淙河摩崖题记遗址生态文化公园 |
朱玲玲 |
44.5 |
16 |
商丘市示范区贾寨镇蔡小楼村庄规划 |
朱玲玲 |
35 |
总计 |
413 |
5.3 成果鉴定与获奖情况
中心依托人才和技术优势,承担了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研究课题,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近年来,中心先后承担了各级各类科研项目60余项,其中主持、参与的国家级项目如史本林教授主持的《气候变化对黄淮海平原典型农区冬小麦的影响及其适应对策》、张诗玉博士主持的《时序高分辨SAR影像辅助下的地下水开采-地面沉降耦合模型构建研究》等国家基金4项,省部级项目40余项,在《地理研究》、《生态学报》、《测绘学报》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10余篇,其中一级期刊和SCI、EI、ISTP、CSSCI收录共40余篇,出版《地理信息系统理论与应用》等著作10部。
5.4 协议签署情况
(1)测绘与规划学院与河南大地地理信息测绘院共建科研平台框架协议:
时 间:2015年7月
协议概要:充分利用高等院校的技术、人力资源以及先进成熟的技术成果,利用企业的生产条件,提高教学的科研能力,将科研成果忙地转化为生产力,不断提升我省相关产业的技术和管理水平。
(2)测绘与规划学院与河南省城建规划勘测设计有限公司共建科研平台协议:
时 间:2015年3月
协议概要:测绘与规划学院与河南省城建规划勘测设计有限公司开展实习生教育培训合作。
(3)测绘与规划学院与商丘市气象局共建科研平台协议:
时 间:2005年3月
协议概要:测绘与规划学院与商丘市气象局开展校外实习基地及气象数据共享平台。
5.5 应用型科研平台情况
中心积极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与科技合作,先后与测绘、城乡规划领域的相关单位建立了广泛的联系和多种合作模式,在技术引进及新产品开发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合作,为确立中心在国内相关领域的地位和影响力做出了积极贡献。中心坚持定期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来做学术报告,先后邀请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胡世雄教授,中国城市规划协会理事会员许庆运总设计师,河南省测绘局副局长禄丰年教授等国内外知名专家来讲学10余人次。在积极邀请国内外著名专家讲学的同时,中心还积极派遣学术人员参加国内外各项大型学术交流,先后有20人次应邀外出讲学或参加学术会议。